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人月兩團圓丨海灣人的中秋記憶②
概要:
前言
八月十五中秋節
家人團坐,分吃月餅,共賞明月
是中國人獨有的浪漫記憶
做團圓飯、賞花燈、猜燈謎……
來自全國各地的海灣人
對“中秋”有著不同的難忘記憶
中秋時分,
海灣人有的堅守崗位、有的回家團聚
他們提筆寫下自己的中秋回憶
讓我們一起賞析
這些溫暖的中秋故事……
01 心底的團圓
平分秋色一輪滿,長伴云衢千里明。又是一年中秋至,當皎潔的月光灑滿大地,熟悉的月餅香氣縈繞鼻尖,中國人心底那份關于團圓的記憶,便會悄然蘇醒。
記憶里的中秋,總始于一桌熱氣騰騰的團圓飯。灶臺前,母親系著圍裙忙碌的身影,是最溫暖的風景。紅燒肉在鐵鍋中咕嘟作響,醬汁濃稠得裹住肉塊;清蒸魚剛出鍋,淋上一勺熱油,“滋啦”一聲,香氣四溢。家人圍坐桌前,長輩們舉杯話家常,晚輩們分享著生活趣事,飯菜的香氣與歡聲笑語交織,勾勒出最質樸的幸福模樣。
月餅,是中秋最鮮明的印記。兒時的月餅,多是鎮上老作坊的手工制品,油紙包裹著,拆開時能聞到濃郁的麥香與餡料香。五仁月餅里,核桃仁、杏仁、青紅絲錯落有致,咬一口酥皮掉渣,甜而不膩。全家人圍坐賞月時,父親會將月餅切成均等的小塊,每人一塊,象征著“月圓人團圓”。如今,月餅的種類愈發繁多,冰皮、流心等新式月餅層出不窮,但我始終難忘的,是兒時攥著油紙包,蹲在門口等父親切月餅的模樣——那不是甜,是盼著團圓的雀躍。
夜幕降臨,月亮緩緩爬上天際,像一塊溫潤的白玉盤,清輝灑滿庭院。月光下,樹影搖曳,時光在溫馨的氛圍中靜靜流淌。這輪明月,照亮過我們的童年,也陪伴著我們成長,無論身在何方,抬頭望見同一輪明月,便知故鄉與家人,始終在牽掛著我們 。
中秋是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的美好期許,是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”的深情眷戀。無論歲月如何變遷,無論我們身在何處,記憶中的團圓飯、月餅香、明月光,都會化作心底最溫暖的力量,指引我們回望故鄉,奔赴團圓。
(海灣精化 葉家輝)
02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
暑去秋來,秋意漸濃。秋雨裹著桂香,在寒露前夕悄然織就一幅月色畫卷。
記憶里的中秋,總是與那輪銀盤般的明月和院中飄香的桂花樹緊密相連。許久未見的手足親朋從各地歸來,圍坐在老家院子的紅木方桌旁:桌上,月餅形似滿月,吃在嘴里,甜在心頭,還有鴨梨、石榴等應季水果點綴其間。大人們推杯換盞,聊著家長里短,而我們這些孩子則提著花燈,吃著月餅;或是在大人閑暇時纏著他們講述嫦娥奔月、吳剛伐桂的故事。偶爾會為了一塊月餅或一盞花燈爭得面紅耳赤,如今回想,那些稚嫩的吵鬧聲里,藏滿了無憂無慮的快樂。
長大后,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,某年中秋,我提著公司發的禮盒趕回家,推開門時,母親先是一臉驚詫,看清是我后,眼睛驟然亮了。那天晚上,桌上沒有花哨的月餅和水果,只有媽炒的青菜、燉的排骨,還有爸泡的菊花茶。我和他們坐在桌邊,慢慢聊著近況,讓我的記憶回到了老家院子里那個方桌,那些個月光灑滿院子的夜晚。
現在再看中秋,孩子們提著兔燈打鬧、大人們圍著說故事的場景少了,但那一輪明月始終未變。中秋從來不是月餅的甜膩、燈籠的絢爛,而是穿越山海仍為你留著的門縫微光。
蘇軾說“千里共嬋娟”,其實何必千里?只要抬頭時知道有人正與你望著同一輪月亮,人間便永遠有歸途。
(海灣精化 王俊博)
03 八年中秋 一紙家書
親愛的爸媽:
展信佳。
中秋將至,青島的晚風里已漸漸染上涼意。算起來,這是我在這里度過的第八個中秋了。從大學到工作,人生許多重要時刻,總是最先想到要與你們分享。
上周視頻,媽媽說小區的桂花開了,散步時滿園飄香,還說等我回家一起曬桂花干。如今,我也在公寓陽臺上養了盆多肉,每天澆水時總會想起媽媽叮囑的“少澆水,多通風”。看著它悄悄冒出嫩葉,就好像你們一直在身邊,提醒我好好生活。今年中秋企業照例給家里寄了月餅禮盒,記得嘗嘗。我們企業的福利一直很好,請你們放心。
上個周末,我去五四廣場走了走。黃昏時分,月亮從高樓間緩緩升起,圓潤明亮,像極了家里餐廳那盞溫暖的吊燈。忽然想起小時候的中秋:我們總在陽臺擺上小桌,媽媽細心分著月餅,爸爸一邊剝橘子,一邊講單位里的趣事。那時總覺得日子很長,月光很慢。而今離家,才發覺思念早已把那些尋常片段,悄悄釀成了最珍貴的記憶。
你們總在視頻里說“一切都好。”讓我不必掛念。但我心里清楚,入秋天氣轉涼,二老務必注意保暖。早晚出門記得添件外套,不要嫌麻煩。尤其是買菜、散步時,更不可大意。血壓藥也請一定按時服用,千萬不要因為身體沒有不適就松懈。
已經開始盼著春節回家了。想念媽媽做的可樂雞翅——每次知道我回去,您總會提前腌上雞翅,做出來的雞翅外皮焦香、內里鮮嫩;也想再和爸爸打幾局撲克,上次您說“等你回來咱們再較量”,我可記在心里,悄悄練了牌技,這次一定要贏!
愿這海風能將我的思念捎回故鄉,伴隨月光灑在你們身邊。衷心祝愿爸爸媽媽中秋快樂,身體健康。
兒 遜謙
2025年中秋
(堿業發展 吳遜謙)
04 月是故鄉明 味是舊時香
人越長大,對中秋的感悟也愈發深刻。回想起兒時在家鄉過的中秋,那份獨特的儀式感至今難忘。
中秋午后,家中的“大廚”們便開始忙碌起來,備菜、烹飪,廚房里漸漸飄出誘人的香味。傍晚時分,一桌豐盛的佳肴已準備就緒。但在這之前,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——祭祖。父親會點燃香燭,燃放鞭炮,我們在一旁肅立。這份莊重,讓團圓飯更添了一份特別的意義。
祭祖之后,全家人圍坐一堂,邊看中秋晚會,邊享受著美味的團圓飯。飯后,便是孩子們最期待的祭月賞月時刻。院落里,一張小木桌上擺滿了月餅和瓜果,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擎三炷香,仰望明月,默默叩拜。香煙裊裊,瓜果飄香,營造出一種隆重而又溫馨的氛圍。而我們這些孩子,則眼巴巴地盯著桌上的月餅,盼著儀式快點結束,好一嘗美味。祭月結束,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端回供品,大家熱熱鬧鬧地分吃供果,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屋子,與窗外的月色交相輝映。
如今,中秋的慶祝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祭月拜月的傳統漸漸被規模盛大的群眾賞月活動所取代。但每當品嘗著各種新穎時尚的月餅時,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的老式五仁月餅,那簡單的花紋,淡淡的香味,勾起我對童年最美好的回憶。
原來,我難忘的不僅僅是月餅的味道,更是那縈繞在院落里的歡聲笑語,是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時光。
(堿業發展 呂明聰)
05 月圓中秋 家在心間
親愛的爸爸媽媽:
見字如晤。
夜幕低垂,晚風輕拂,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桂花香,我走在路上,抬頭便見一輪明月高懸天際,溫柔地灑下銀輝。回到宿舍,我泡上一壺熱茶,任由月光鋪滿信紙,字里行間,皆是思念。
下班時分,同事們行色匆匆,歸心似箭,他們的身影在月色下拉長,仿佛一條條細長的線,連接著遠方溫暖的家。小鎮上,糖炒栗子的攤位還亮著燈,暖黃的光暈中,栗子噼啪作響,我買了一份,熱氣騰騰,仿佛又回到了那個中秋,您悄悄往我書包里塞進的那份溫暖。
媽媽,您是不是又在念叨我有沒有吃月餅?今天,我在面包店前徘徊許久,最終選了一個最小的豆沙月餅。月光下,豆沙餡泛著暗紅,像極了您炒餡時那油亮亮的色澤。甜,是甜的,卻總不及您親手做的那份,帶著廚房的煙火氣,還有您手心的溫度。
作為企業內操,我在控制室里緊盯著每一道工序,就像您揉面時額角的汗珠,調整火候時的專注,都是對完美的追求。化工生產,如同做月餅,每一個參數都需恰到好處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
千江有水千江月,雖然我們相隔千里,但我知道,這輪明月也會照亮咱家的小院。就像我守護的每一個化工產品,終將流向遠方,在某個團圓夜,點亮一盞溫暖的燈。
等休班回家,我要跟您學做月餅,從炒餡到壓模,每一步都細細學來。那時,我們在葡萄架下擺開桌子,您泡桂花茶,爸爸擺棋盤,靜看溫柔美好的月光灑滿小院。
勿念,一切安好。
女兒 佳佳
2025年中秋
(堿業發展 滕佳)
06 月滿人團圓
記憶里的中秋節,總是從廚房里彌漫出的那股熟悉的香氣開始的。那是一種混合著香油、面粉和各式餡料甜香的味道,它不像山珍海味那般濃烈,卻像一條溫暖的溪流,悄無聲息地浸透家里的每一個角落,宣告著這個重要節日的來臨。
母親是這場團圓盛宴的“總導演”。她總是提前幾天就開始忙碌,灶臺上鍋碗瓢盆奏響歡快的交響樂。最讓我期盼的,永遠是那剛出爐的月餅。母親會特意留下幾個不刷蛋液的,說是“光板月餅”,讓我先嘗為快。那熱乎乎的餅皮帶著焦香,一口咬下,里面的核桃香、瓜子香、冰糖的甜脆瞬間在口中炸開,這種滋味,是后來任何精美包裝的月餅都無法比擬的。
當夕陽西下,金色的余暉灑滿窗臺,家里的飯桌便被豐盛的菜肴擺得滿滿當當。其實菜肴并無稀奇,無非是紅燒肉、清蒸魚、幾樣時令小炒,但每道菜都因“團圓”二字而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。父親會破例喝一小杯酒,臉上泛著紅光,話也比平日多了起來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碗筷碰撞的叮當聲、談論家常的歡笑聲,交織成最動聽的團圓曲。那一刻,所有的煩惱和壓力都被關在門外,世界里只剩下這方寸之間的溫暖與圓滿。
飯后,真正的“賞月儀式”才拉開序幕。母親會搬出小方桌,擺在院子最明亮的地方,上面擺上月餅、蘋果、石榴和一碗清茶。而我則迫不及待地提著買來的紙燈籠,在月光下追逐嬉戲。那燈籠里搖曳的燭光,雖微弱,卻在我們眼中比天上的明月還要璀璨。
如今,我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,中秋的月色依舊如水。又是一年中秋至,我學著母親的樣子,擺上月餅和水果,可那份鄭重的儀式感里,卻品出了一絲難以言說的悵惘。我才恍然發覺,最圓的月亮,永遠懸在記憶中的那個院落上空;最甜的月餅,永遠是出自母親那雙不知疲倦的手。我所深切思念的,是圍坐時那份無需言說的默契,是空氣中彌漫的、名為“家”的安穩氣息。
(海灣實業 董麗麗)
07 姥姥家最暖的團圓
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”。不經意間抬眼,中秋的腳步已悄然臨近。院子里的桂花樹散發著陣陣香味,而天上的月亮,正循著時節慢慢盈滿,將清輝灑向人間。
記憶里的中秋,多數都是在姥姥家度過的。那里的月光似乎格外清亮,每一個中秋夜,都浸著化不開的歡聲笑語,成了歲月里最暖的印記。當月亮剛從東邊的樹梢探出頭,銀輝剛漫過院角的桂花樹,院子里的團圓飯就已擺上桌,月亮像被清水洗過的銀盤,穩穩懸在墨色的天上,把院子照得亮堂堂的,連每個人眼底的笑意都清晰可見;低頭時,家人的談笑聲混著碗筷碰撞的清脆聲響,順著晚風飄得很遠,滿院子都是中秋獨有的暖。
晚飯的碗筷剛收進廚房,表姐就攥著我的手腕往院子里跑,妹妹們跟在后面笑,手里還拿著沒吃完的月餅,“今晚月光這么亮,正好捉迷藏!”表哥自告奮勇當“找的人”,背過身靠在墻上,雙手捂住眼睛,指縫卻悄悄裂開條縫。“我數十下,你們趕緊藏!”我拉著表姐貓著腰跑院子南邊跑去,院子里堆著曬干的玉米,月光之下玉米堆上投下交錯的影子。表姐拉著我蹲下來,干燥的玉米葉蹭得脖子發癢,卻也不敢吱聲,“九、十……” 表哥的數數聲越來越近,我屏住呼吸,表姐突然輕輕扯了扯我的衣角,我順著她的目光看去,只見表哥正往我們這邊走來,我和表姐趕緊從玉米堆跑到另一個玉米堆。月光下,我們的影子在院子里追著、跑著,表哥的笑聲、我們的喊聲,混著大人們的談笑聲在院子里繞來繞去,久久不散……
直到現在,每當中秋的月光爬上窗欞,我總會想起在姥姥家的中秋夜,滿桌飯菜的煙火氣、月光之下追逐的腳步聲、家人閑談的歡聲笑語,還有那輪藏在桂花香里的、熱熱鬧鬧的團圓月。
原來故鄉的月亮之所以更圓,從來不是月色本身,而是月光里藏著的那些人、那些事,以及一輩子都忘不掉的溫暖。它是跨越山海的牽掛,是藏在心底的惦念,是我們無論走的多遠,都能讓思念找到歸處的約定。
(海灣實業 葛萬娟)
Copyright ? 2019 青島海灣集團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聯系電話:0532-89076010
魯ICP備14024413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青島
Copyright ? 2019 青島海灣集團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魯公網安備 37021202001462號
聯系電話:0532-89076010 | 魯ICP備14024413號 |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青島